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际行动,协调生态保护者、生态产品和生态保护受益者的利益分配关系,让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有利可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科学有效地挖掘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于建立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乐学以致用,善行以致远”的初心,新兴华安始终深耕自然资源领域,坚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在“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后,华安积极组织学习,潜心提升各项能力。本期文章即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之理论基础。
后续,我们还将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研究、实现途径、面临问题、生态补偿路径研究和市场机制创新机制研究等系列文章。
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初步形成,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全面形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1、生态产品
根据201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盛的森林、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让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有利可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将生态产品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货币化的手段体现出来,不仅实现其经济价值,还要使其正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
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产品分为生态产品、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此外,政府为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可以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来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进而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生态产品还可以转化为生态农产品、生态工业品和生态服务品,极大地丰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品的品类、提升其质量,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渠道多样性、制度依赖性和时空差异性等特征。
围绕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保障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等六大方面,提出20项重点工作。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总基调是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鉴于多数生态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政府的作用则尤为必要,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理念宣贯等强制性的手段,做好对生态产品保护、提升生态产品质量,并最终以制度引导推动生态产品的外部性内部化,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具备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要尊重客观规律,依托市场化机制才能实现长效发展。
由于存在生态外部性的问题,目前的经济制度、产业发展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掣肘,但《意见》中均给出很好的破题。
一是提出“允许试错、及时纠错、宽容失败,保护改革积极性”,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是极为重要的;
二是提出“探索在编制各类规划和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时,结合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核算结果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的建议,为探索建立基于项目与生态之间的补偿提供可能;
三是提出“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对开展荒山荒地、黑臭水体、石漠化等综合整治的社会主体,在保障生态效益和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获取收益”的建议,为联动开发提出方向;
四是提出“推动落实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取消经济发展类指标考核”,为地方政府破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是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更相适宜的发展措施。
学而致知,行之知实,思而成慧,知行合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项自然资源领域的具体实施工作也在不断开展。华安紧跟政策及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深刻学习理解政策、方案、意见等,汲取知识养分和实践智慧,常学常新,行稳致远。